最近有消息稱,百度作為BAT中唯一一個沒有上線租車軟件的巨頭,近日也要開始涉足商務租車市場,其與易車聯合推出的服務將直接挑戰快的與滴滴的市場地位。如此一來,BAT三巨頭終于在租車市場實現聚合,從而推動租車市場的繼續繁榮。
其實打車軟件的產生的確有它的意義,在一些大城市,打車難已經成為了一個困擾上班族的頭等大事,而作為城市資源的taxi無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也是一個令人困擾的事情。畢竟租車市場的存在是為了讓需求與資源更好地匹配,從而節省時間成本與物質成本。如果僅僅從這個方面來講,租車市場的確是一塊熱度很大的寶藏,值得去挖掘。于是我們看到了快的和滴滴的瘋狂補貼,為的就是讓用戶養成習慣,認定自己的產品。
在補貼初期,兩家公司的產品的確出現了用戶J型增長的勢頭,可是不斷地燒錢終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。等到第一批用戶沉淀下來之際,快的和滴滴都放緩了補貼的步伐,轉而理性的圈用戶,合理的拓展市場。但做生意終究是一個利益鏈條,沒有物質的誘惑,消費者很難在第一時間想到你的產品,畢竟租車不是剛性需求,不像微信會養成依賴,它靠的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便捷,可是大家想過租車在什么時候才會被大家想到嗎?
沒錯,是上下班的高峰,除了這個時間段,即便是大城市也可以較為輕松的打到車,之所以大家出門就用打車軟件,多半是沖著福利去的,可福利一旦停止,消費者必定重回理性,選擇路邊打車仍然是首選。所以說目前租車市場的火熱多半是被炒起來的,當然我并不是說租車沒有市場,只是認為租車市場不應該這么火熱罷了。
時至今日,百度也坐不住要來趟一趟渾水推出自己的服務,希望可以在市場未完全定型之際完成逆襲。其實這種可能性完全有,為什么?因為從目前的大環境來說,租車軟件用戶的忠誠度太低,可以說誰給的錢多我就用誰。因此,當你問道為什么使用滴滴更多一些的時候,對方會直接說,因為給的錢多。這就是現實。百度現在進入市場,顯然看到了用戶的這個軟肋,可是話說回來,用戶對別人不買賬,對百度就會買嗎?百度的加入難道也要從燒錢開始,給大家點優惠,然后養成大家的使用習慣嗎?這個我們無從得知,但倘若百度真的這么去做,那么完全可以炒掉運營官了,因為從目前的很多情況來看,盲目燒錢并不能轉化為忠誠度,簡單粗暴的拉攏,其用戶的存在感也不會很強。
因此,不管從什么角度上講,租車軟件市場不能靠燒錢,要靠服務和價值。服務就不用多提,完善下評論機制,提升服務質量,讓消費者可以針對司機作出選擇,而另一方面價值就比較難做到。至少在我看來,租車在未來市場上必將是一個二級功能,或者說是租車要演化為諸多公共服務的一個門類,而不能單單拿出來作為頂梁柱。
其實我這樣認為的道理也很簡單,主要是因為租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力比較薄弱。這一點像婚慶行業,雖然有固定的需求,但是我們盈利和發展的模式很固定,若想突破很難,但是依靠口碑還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但是打車軟件就不一樣了。隨著打車補貼的下降,到最近的補貼終結,這讓打車軟件如何持續生長面臨了困境。在現有的情況之下,誰也沒有贏過誰,誰也沒有在口碑中有著很好的樹立??梢哉f誰來為打車軟件的使用買單是一個簡單而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。所以,無法從內部完成造血,提升競爭力,租車軟件的路任重道遠。至少從目前來看,租車軟件一定要成為生活服務類目下的一員,通過豐富服務功能來實現盈利,否則對于一個非剛性需求,租車市場的盈利深度還是比較淺。
不管怎樣,租車市場現在已經被炒起來了,但是如何實現持續的發展,實現持續的盈利,實現持續的用戶增長等都是不能回避的問題,即便是作為生活門類下的一個細化部分,租車軟件一樣要解決需求上的商業化難點,而且如何給自己架構一個移動生態平臺也至關重要。畢竟騰訊有著微信這個平臺,拓展性和包容性都比較強,但是阿里和百度尚且未在移動端實現一個整體的效應,此時他倆對于租車市場的堅持多半是未雨綢繆,可是一直無法實現移動平臺的包容,只是將租車列為獨立的部分,或者是在這個基礎上去談商業,難度未必有點大,否則不會直到現在大家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手段。
來自:今日頭條